在连续三晚的时间里,众多市民不畏夏日炎炎,纷纷涌入城南街道的昌盛小街,只为感受一场穿越千年的国风夜市的魅力。
自11日起至今夜,每日傍晚五时直至九时,琼林美食区的定胜糕蒸腾着热气,国风雅集摊位上的珐琅饰品闪烁着光芒,即便是机器人NPC也穿戴上了宽袖长袍,与孩子们一同进行投壶游戏。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夜市?
这情景宛如将整幅《清明上河图》平铺在路灯下晾晒。
在我看来,唯有将“夜经济”融入文化元素,方显真正的才能。
现场最触动人心的是“护燕行动”。
经过翻新后,小街的东部区域雨棚下聚集了近百只家燕。为了便于管理,商户们自发地为22个燕子巢穴挂上了带有编号的标识牌。
王大姐手持糖水,望着屋檐上的燕子,嘴角上扬:“看那小燕子张开嘴巴等着食物,即便我们的夜市再怎么热闹,也不能吓到它们。”这样的情景比任何口号都更能触动人心——即便商业气息浓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依然未曾被淹没。
在另一边的赶考杂货区,情形尤为独特。刚刚结束中考和高考的学生们身着汉服,参与飞花令游戏。他们凭借答对的题目积累“银票”,用这些银票兑换状元礼包。
将教材中的古诗词转化为现实场景游戏,祖先们的智慧顿时变得生动而充满活力。
科技融入得恰到好处。
松延动力的仿生机器人身着传统汉服,巧妙地表演着翻跟斗。其金属制成的关节与民乐《兰亭序》的旋律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和谐氛围。
在非遗摊位前,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在进行扎染技艺的展示。此时,一位年轻人手持手机,在抖音上记录下这一幕。当蚕丝被浸入靛蓝染缸的瞬间,这份古老的手艺便通过网络,流入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视野中。
最令人称奇的是“文武状元闯关线”,集齐印章即可享受周边产品的折扣优惠。此举巧妙地联动了乐多港万达广场与大运河遗址公园,通过一条文化纽带将整个商业区域串联起来,这种运营思路确实独具匠心。
夜市虽多,然而充满魅力的夜市却颇为罕见。
昌盛小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未将国风当作一种噱头。在那里,从事掐丝珐琅工艺的匠人能够静坐长达三小时,而学生们在诗朗诵中,不仅声音洪亮,更传达了《将进酒》这首诗的真正精神。即便是机器人行礼,也流露出一种认真的态度。
商户挂上“燕归巢”的木牌于燕子巢处,这个夜市早已不仅仅是消费的场所。
在明晚的最后两小时,值得一去体验这场尾声——因为能将历史脉络、街头生活气息与未来科技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在北京恐怕难寻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