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暑假初期,北京警方已揭露多起中小学生被诱导成为“电诈同伙”事件

 

近期,北京某些学校向家长发送了预警短信,指出诈骗分子利用每日150元的报酬等手段,诱使学生发送诈骗信息,协助进行诈骗活动。据北京市反诈中心透露,警方确实已发现有不法分子以招聘兼职客服为名,欺骗放暑假的学生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家长们和学生们务必保持高度警惕。

最近,一名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希望在暑假期间找一份兼职,以增加社会经验并赚取一些零花钱。不久,一位陌生人通过QQ与小雨取得联系,自称公司急需招聘一批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相当简单,就是协助群发短信。

“薪酬待遇相当丰厚,按条计费,每发一条短信可得一元,勤奋者日收入可达150元,且当天即可到账。”对方的描述让小雨心动,立刻就接受了这个提议。随后,对方向小雨发送了一份视频教程,要求小雨按照提供的手机号码名单,使用自己的或父母的手机号,群发一条“你的物品已经到达一个半小时了,打电话一直联系不上。请回电……”的短信。

图片[1]-注意!暑假初期,北京警方已揭露多起中小学生被诱导成为“电诈同伙”事件-三至资源分享网

未成年学生成为诈骗短信传播者

小雨原本以为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却未料自己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信息传播者。在发送了数十条短信后,小雨开始感到不安,怀疑这可能是一场骗局,于是迅速停止了行动。

据北京市反诈中心透露,自暑假开始以来,北京警方已经发现了多起未成年学生被诱导发送电信诈骗引流短信的案件,涉及的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年龄最小为11岁,最大为17岁,且这一现象呈现出扩散的趋势。

反诈民警指出,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客服招募信息,或者在各类兼职群中寻找目标,诱使学生帮助他们群发诈骗短信。一旦学生参与了这种“兼职”,不仅可能影响自己电话卡的使用和注册,更严重的是,他们已经涉嫌参与违法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受害者转变为帮凶,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反诈民警提醒广大学生:

任何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兼职”都是诈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个人电话卡和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大家必须提高警惕,对于涉及发送可疑短信、拨打陌生电话等暑期兼职,要坚决拒绝,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如果遇到任何可疑的兼职信息,应立即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等核实。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被利用,或遭遇类似的诈骗,应立即报警!

同时,北京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在收到声称是快递包裹回拨电话的短信时,切勿轻信并回拨,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快递信息,以防遭受财产损失。如果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应及时向警方举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